甘薯又称番薯、白薯、红薯、山芋、地瓜等,属于旋花科,甘薯属,甘薯种。甘薯高产、稳产、适应性广,是世界第7大粮食作物,也是我国第4大粮食作物,在维护粮食安全和环节能源危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但是甘薯是易受重茬作物,种植2年重茬50%以上,病虫菌害、裂口、减产等问题发生严重;经调研:当前种植技术和施肥结构不合理,钾肥严重不足、中微量缺失、不注重生物有机肥应用等问题导致甘薯旺长、加剧甘薯重茬病虫菌害,限制甘薯产量及品质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薯种植及产业的发展。
土(盐碱、黏重)、肥(漏肥)、水(干旱、雨涝)、天气(寒潮、高温),生长受到抑制,死棵缺苗多、伸蔓结薯晚、中后期薯苗萎蔫、薯块膨大慢。
郁闭阴湿加重病虫菌害、畸形率,产量低,商品率低等问题。
钾肥不足,氮肥过高,严重缺乏钙镁中量元素、不重视有机肥的施肥习惯,导致甘薯加重生长受逆境抑制、旺长减产、重茬病害等问题。
①地下害虫、茎线虫等在种植期扩繁,造成糠心,甘薯虫口、腐烂危害;②甘薯种植重茬严重,土壤菌群中病菌占据主导地位,导致黑斑病、根腐病病菌害多发;③钙镁硼从不补充,但大量吸收,土壤钙、镁、硼等中微量缺乏严重,薯皮韧性差,甘薯膨大期生长较快,薯皮、薯肉生长不协调,冷凉刺激容易裂口;④重茬导致土壤中甘薯自感物质多,养分不平衡等,综合作用抑制甘薯结薯、膨大,产量小、商品性差。
甘薯种植虽然简单,但想要获得高产量、品质佳的甘薯却并不容易,需要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来助力。
移栽前
1、选择良种
根据土壤特性及市场需求选种。沙土地用耐瘠薄的甘薯品种,济薯26、烟薯25、济薯25等高肥力地块选用商薯19、龙薯9等。
2、培育壮苗
苗床由耕层土壤加入腐熟有机肥或木质素菌肥混合而成,推荐应用生物有机肥一顶三80-160公斤/亩)。与仅施用尿素的苗床对比,每3-4茬,可多剪-茬薯苗。苗床低于10℃时需保温。出苗前后的夜温不低于15℃。
3、精细整地
春耕春耙改为冬耕春耙,冬耕可冻杀地下害虫及病菌。
4、科学施肥
5、起垄覆膜
选用厚度为0.06-0.08厘米的地膜覆盖,采用黑色或黑白双色地膜覆盖,能够提前上市5-10天,每亩增加效益200元以上。
6、高剪苗
可用800倍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剪刀,在距离地表3-4厘米处剪苗,剪后苗放在塑料布或者编织袋上,防止染病。
生育前期
1、适时移栽
地下5-10厘米地温稳定在16-17℃时栽插,鲜食用春薯可适当晚栽10-15天,过早易感染黑痣病;晚栽虽略有减产,但商品性提高;夏薯则要抢时早栽,否则小薯过多,商品性下降。鲜食春薯适当增加密度,每亩4000株以上;夏薯适当减小密度,每亩3500株左右,以增加商品性。
2、查苗补苗中耕松土
栽后3天及时查苗补栽,补栽时施加少量速效化肥并浇少量水,促幼苗迅速生长。
生育中期
1、旺长化控
高肥、水导致地上部生长旺盛,要在栽插后薯蔓长度40厘米左右或薯叶覆盖2/3面积时,即应用化控。
以烯效唑施用为例,每亩用5%烯效唑36-50克兑水30公斤与80克磷酸二氢钾混合后,叶面喷施,重点喷施甘薯茎尖的生长点(覆地膜可避免喷施地面引起下茬作物生长抑制问题)
2、病虫草害防治
针对大部分病菌病和病虫害都可以采取杜绝病害源头输入,杜绝传播途径和生态防治、及时杀灭病源等方法。
生育后期
1、收获
地膜覆盖种植,收获时间比正常栽培可提前10-15天上市。收获最迟时间为气温(降至17-18℃时开始收获,降到12℃时收完。收获前20天不宜浇水,以免降低薯块的耐储性。
贮藏期
贮藏
入窖初期,高温高湿是薯块黑斑,腐烂的主要原因,入窖后力争尽快通风,降温,散湿,将窖温快速降到14-15℃,然后随气温降低,逐渐将窖温稳定在9-12℃,湿度控制在80-85%。